健康的饮食是指食物多样,谷物为主,蔬菜水果充足,鱼虾等水产丰富,奶类豆类多多,少盐少油又少糖……日常生活中,这样的健康膳食模式更能避免肥胖、营养素缺乏以及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。
健康饮食之“三少”
油盐糖是我们日常烹饪美食的“灵魂”调味品,不可或缺,但是要做到健康,也是有不少学问在呢。
让我们来对照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看看少盐少油少糖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吧,见下表(不同人群食盐、烹调油、添加糖的推荐摄入量)。
注释
身体活动水平包括职业和工作强度及工作以外的身体活动强度,如家务活动、社会活动及身体锻炼等。此表中所标注的轻身体活动水平者,是指以休息、静态生活方式、坐位工作为主,有时需要走动或站立,如办公室职员,但很少有重体力活动的人群。
可是,光知道数据有什么用呢?具体我们可以做哪些来培养清淡的饮食习惯呢?
如何做到“三少”
少盐:
过多摄入食盐(钠)会增加高血压、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。尝试使用限盐勺罐,逐渐减少盐的用量。
烹调时多用醋、柠檬汁、香料、葱、姜等调味,炒菜时在快出锅或关火后再加盐,既保证味道又减少食盐的用量。此外,鸡精、味精、蚝油等调味料含钠量都较高,某些腌制食品、盐渍食品及加工肉制品等预包装食品也属于高盐食品,尽量少吃。
少油:
烹调油是人体所需脂肪的重要来源,但摄入过多,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会找上门来。尝试使用带刻度的油壶来控制油量,用煎炸代替油炸,避免使用反复煎炸的油。
要特别注意限制加工零食和油炸香脆食品的摄入,这些食品都可能是由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黄油、奶油、可可脂、棕榈油等制作而成。动物油(猪油、牛油、羊油、奶油等)与植物油(大豆油、玉米油、葵花籽油、菜籽油等)所含的脂肪酸比例不同,家中采购食用油时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,食用多种植物油,减少动物油的用量。
不同的烹调方式用油量也不同,合理的烹调方法可以减少用油量,如蒸、煮、炖、焖、水滑、熘、拌等。
少糖:
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,主要来源于加工食品,包括含糖饮料、糕点、饼干、甜品、冷饮、糖果等,部分来源于烹调用糖,比如糖醋小排、冰糖银耳羹等。
2023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,上海市销量排名靠前的122种市售现制奶茶中每100g奶茶的平均含糖量为6.50g,标注为“不额外加糖”的奶茶的平均含糖量为3.40g。如果每天一杯奶茶的话,哪怕是中杯奶茶就已经差不多到达了添加糖的推荐摄入量。
因此尽量做到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,更不能用饮料替代饮用水。少吃甜味食品,做饭炒菜时少放糖,在外就餐或外出游玩时更要注意控制添加糖摄入。
健康又营养的饮食,是要保证食物多样化的,谷薯类、蔬菜和水果、动物性食物、大豆坚果,要“雨露均沾”。建议平均每人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,每周25种以上,以保障能量和营养素的充足供给,更好地结合“ 五谷为养、五果为助、五畜为益、五菜为充”的搭配原则。在此基础上,再注意控制少盐、少油、少糖,慢慢养成健康的烹饪和饮食习惯吧。